山水絲綢獲評“江蘇老字號”尋根:跨越世紀的“震豐”情緣
第三屆中國(江蘇)老字號博覽會即將在南京舉行,蘇州市山水絲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水絲綢”)最近正緊鑼密鼓地籌劃、設計特裝展位。前不久省商務廳公布的第二批“江蘇老字號”名單中,山水絲綢申報的“震豐”赫然在列。從1929年成立的震豐繅絲廠,到1935年有著“當代黃道婆”之稱的費達生先生出任經理,再到新中國成立后國營吳江震豐繅絲廠的起起落落,“震豐”兩個字凝結著震澤一代又一代絲綢人的記憶。
“能借‘江蘇老字號’的機會讓‘震豐’重回人們的視野,對我來說是一種絲綢文化傳承的責任,也是對23年震豐繅絲廠工作經歷的回報,讓我無愧于絲綢人這個身份。”蘇州市山水絲綢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瑛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劉瑛展示優質蠶絲
一磚一瓦都凝結著青春記憶
前不久,省絲綢協會組織蘇州、無錫、南通等地政府部門、絲綢協會及部分絲綢協會代表舉行“提升江蘇絲綢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就提升絲綢產業在國際市場影響力、關鍵技術突破等進行交流。劉瑛重新回到吳江絲綢文化創意產業園即當年的震豐繅絲廠舊址,為出席座談會的嘉賓作現場講解。
“這里是當年的外貿站,這幢建筑是選繭車間和倉庫,我工作的車間和辦公室在后面,現在已經拆了。”劉瑛一邊回憶一邊介紹,這里的一磚一瓦都是那么熟悉,都曾留下她青春的背影和腳步。“這里當年有個煙囪,拆的時候我舍不得,想自己出點錢把它包裝起來,后來還是拆了。”說起這些,劉瑛的眼角掛上淚花。
1980年,年僅18歲的劉瑛成為震豐繅絲廠的員工。她從學徒工干起,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埋頭苦練技術,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和“生產標兵”。后來自己帶徒弟,逐漸成為廠里的技術骨干。她還受公司委派到日本交流學習,從立繅到自動繅,從無錫D101、杭州301到飛宇2000,在她手中完成了多次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1988年,劉瑛當上了車間主任。從學徒到進入管理層,她近十年沒有休過一天假。1998年,震豐繅絲廠改名振豐制絲有限公司,劉瑛升任副廠長,負責管理生產。次年,她成為廠長,也是“震豐”轉制前的最后一任廠長,而她最美好的青春記憶,都留在震豐繅絲廠的辛勤工作中。
震豐繅絲廠原址
費達生先生的叮囑記憶猶新
根據志書記載,震豐繅絲廠最早于1929年由震澤絲業界名人施肇曾牽頭興辦,這也是吳江境內的第一家機器繅絲廠。1935年,江蘇省立女子蠶業學校接手租賃,由費達生出任經理,變自營為代烘代繅。后來,該廠因戰亂被毀。
1970年,在震豐繅絲廠原址上,國營吳江繅絲廠建成。初建時僅有立繅車40臺,職工105人。到1980年,該廠更名為國營吳江震豐繅絲廠,伴隨著“震豐”字號的回歸,該廠的產品質量重回巔峰。
在震豐繅絲廠工作的23年間,與費達生先生的交往是劉瑛最難忘的記憶。“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交通不發達,廟港與震澤之間只有水路,費老每次回開弦弓村時,都要到震豐繅絲廠來看看,我家在廟港,個子比較高,所以每次都由廠里指派負責接送和安排費老的生活起居。”劉瑛回憶道,漫長的行舟途中,一老一少有說不盡的話題,費達生給劉瑛講組建蠶業合作社,使用改良蠶種,改進方法科學飼養的經歷等。“費老對蠶絲的執著情結、對技術創新的不懈追求,都成為我之后‘一生做好一根絲’的力量之源。多次的接觸,我的工作態度也得到了費老的認可,她老人家說收我做‘關門弟子’。”劉瑛說。
從震豐繅絲廠下崗后,為了延續自己的絲綢夢想,劉瑛帶著原來廠里的一幫姐妹創辦了蘇州市山水絲綢有限公司。近年來,山水絲綢通過自主創新開發新品不斷提升產品檔次,并成功解決了蠶絲被不易固定、胎體板結等難題,還開發出真絲靠墊、嬰兒睡袋等一系列新產品,山水絲綢的產品也逐步走向國際市場。“是‘震豐’培養了我,‘震豐’老一代絲綢人的精神以及費達生先生的教導,都鼓舞、激勵著我把中國傳統絲綢文化不斷傳承下去。”劉瑛說。
劉瑛講述費達生贈送蠶模型的故事
扛起中國絲綢產業復興的大旗
今年11月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供需對接會上,山水絲綢分別與法國一家知名貿易公司及澳大利亞一家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去年的首屆進博會上,山水絲綢與巴西客商簽約。在近幾年的上海世博會、米蘭世博會、廣交會等一系列國際性展會上,到處可以看到山水絲綢產品的身影。
劉瑛告訴記者,經過多年的發展,山水絲綢已經成為一家集產品開發、生產、進出口貿易于一體的實業有限公司,圍繞國際、國內市場的流行時尚和消費趨勢,山水絲綢加強對各類絲綢產品的研究,充分調動新材料、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等科技手段,開發了一系列富有科技含量和流行元素、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絲綢家紡產品,產品已經獲得300多項國家專利,有40多款產品申請了專利著作權。山水絲綢一直注重發展海外市場,2004年就獲得外貿出口經營權,成為蘇州地區蠶絲被行業第一家自營出口企業。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發展,山水絲綢抓住機遇“走出去”開拓海外市場,產品已經出口到美國、日本、意大利、西班牙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中國多個大中城市建立了特許經營單位和多家專賣店,在國內外市場擁有較高的美譽度。
不息的頔塘河水與不絕的舟楫見證了慈云夕照與飛閣風帆的美景,也見證了百年“震豐”的變遷。如今,震豐繅絲廠已隨時代潮流而消失,但一代代絲綢人傳承的“震豐”情結仍在。“在江蘇絲綢史上,震豐繅絲廠有著一定歷史地位和知名度,因為費達生先生,‘震豐’又成為震澤的絲綢符號和地理坐標??梢哉f,‘震豐’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優秀的震澤絲綢人,劉瑛便是其中之一。正是像劉瑛這樣的杰出代表傳承了‘震豐’的絲綢文化,發展絲綢產業,才讓江蘇的絲綢文化不斷發揚光大。”江蘇省絲綢協會副秘書長李鑫說。
“作為一名絲綢從業者,傳承‘震豐’情結和絲綢文化,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標。”劉瑛表示,“震豐”獲評“江蘇老字號”了卻了自己的夙愿,“我們一直都在延續‘震豐’精神。將來,山水絲綢定會不負前人的重托,今天做絲綢、明天做絲綢、后天仍做絲綢,今后還要發揮‘江蘇老字號’的文化價值、歷史價值、市場價值,扛起中國傳統絲綢產業復興的大旗,將絲綢文化生生不息地傳遞下去,讓全世界感受到中國絲綢產品的時尚魅力。”